amin40

瓦哈比派的真实面目(1)

如果我们对宗教历史或宗教根源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许多宗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裂成许多支派和派别,甚至连天启宗教也未能摆脱这样的命运。显而易见,导致天启宗教产生分歧和分裂的根源是人类的思想,因为在众先知的教导中,认主独一是最重要的原则,众先知还告诫人们不要分裂。信仰末日的存在、救世主的出现、伸张正义和反对压迫是所有天启宗教的共同信仰原则。此外,所有天启宗教一致认为启示来自于全知万能的真主。但是,在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因素,例如对宗教的错误认识、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贪婪以及利欲熏心导致部分人错误理解和歪曲宗教的真相和事实。这一思想的分歧慢慢地扩散和加剧,最终导致宗教信徒出现分裂。总之,不论出于人类的错误思想或是个人和组织的利益或是政治目的的原因,宗教分裂成若干个教派就像长矛一样刺入宗教团结一致的心脏。分裂出来的教派有时甚至带有顽固的偏见,这在真主的宗教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

瓦哈比派产生的原因跟其它教派产生的因素一样,源自于其奠基人的思想。鉴于瓦哈比派的信仰源自于伊本·泰米叶的思想,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伊本·泰米叶对伊斯兰教的看法和思想。

在伊斯兰教历七世纪,以伊本·泰米叶而著称的塔基伊丁·艾哈迈德·本·阿卜杜·哈利姆于伊斯兰教历661年出生在哈兰(Harran)市。哈兰市在当时是罕百里学派的教育中心,该市现如今位于土耳其南部,仅剩下一些断壁残垣,然而在当时却是一座繁荣和拥有灿烂文化的城市。伊本·泰米叶出身于宗教学者世家,他的父亲是哈兰市著名的教法学家,以谢赫·巴拉德著称,哈兰市人民冠以他伊斯兰教布道者和教育者的称号。另一方面,伊本·泰米叶生活的时代正逢蒙古人向伊斯兰领土发动野蛮袭击的时期。当时,蒙古人不断侵占了许多伊斯兰土地,每天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在这段时期,伊斯兰教的许多文献著作和穆斯林思想家的书籍被蒙古人洗劫一空或者付之一炬。

阿拉伯著名历史学家伊本·凯西尔写道:“伊斯兰教历667年(公历1269年),当时伊本·泰米叶还未满六岁,蒙古人对哈兰市加大了压力,以至于该市人民害怕遭到蒙古人袭击而逃离该市。伊本·泰米叶随同家人一起离开哈兰市前往大马士革。”在迁移到大马士革后,伊本·泰米叶的父亲当上了大马士革圣训学院的院长,并在那里授课。

伊本·泰米叶在大马士革渡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他跟随其父亲和大马士革罕百里学派的其他学者学习教法学、圣训学、教法原理学、伊斯兰教义学和《古兰经》注释,直到他在罕百里学派中达到穆吉塔希德(教法演绎者)的学位,并获得了进行判决和授课的许可。在他父亲逝世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致力于授课和注释《古兰经》。

伊本·泰米叶还对其它教派和宗教进行研究,并颁布了与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以及什叶派存在分歧的教法。他批评了广大穆斯林所遵循的部分圣行和信仰,并认为遵循部分圣行将成为以物配主和远离真主的原因。事实上,伊本·泰米叶随着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及对广大穆斯林的部分信仰提出置疑而开始了自己离奇的一生。直到伊斯兰教历698年,伊本·泰米叶仍然没有提出任何观点和言论,但是从此开始他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就在这一年,他撰写了一本反驳艾什尔里学派的书籍,此事在大马士革引起了强烈的争议。

伊本·泰米叶认为自己是赛莱菲,赛莱菲的原意是追随先贤、保守主义和无条件地仿效先贤。但是,赛莱菲耶是一个宣称追随伊斯兰先知及其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派别。再传弟子指的是那些与一名或多名圣门弟子相处过的人。赛莱菲耶派认为,伊斯兰教所有的信仰必须按照圣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时期的方式进行,并认为仅能从《古兰经》和圣训中学习伊斯兰教信仰,学者不能提出《古兰经》之外的任何观点。在赛莱菲耶派的思想中,哲学和逻辑学没有任何地位,他们认为《古兰经》和圣训已经足够作为一切言行的证据。伊本·泰米叶以复兴早期伊斯兰原教旨为由对伊斯兰教的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根据这些观点和看法,穆斯林们的许多信仰和行为受到了质疑,还有许多穆斯林被称为异教徒。

当伊本·泰米叶提出自己的信仰和思想后,遭到了穆斯林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强烈抗议,尤其是他解释真主德性的观点。他认为伟大的真主拥有躯体和居于天空之上。伊本·泰米叶是第一个把伟大的真主形象化的人,他还就此撰写了许多论文。他认为,瞻仰和纪念先知是非法和以物配主的行为。他还认为,以宗教先贤为中介是非法的行为,因为他认为此举意味着以真主之外的人为中介。伊本·泰米叶反对装饰和重建先知和宗教先贤们的陵墓以及在伟人的陵墓旁边修建清真寺,并认为这是以物配主的行为。相反,伊斯兰教其它教派的学者们对伊本·泰米叶的言论表示强烈反对,他们不能容忍任何人把伟大的真主拟人化以及用人类的德性描述伟大的真主。穆斯林学者鉴于《古兰经》描述伟大的真主超绝躯体和想象的教导,撰写了许多反驳伊本·泰米叶思想的书籍。他们还要求法院对伊本·泰米叶的思想和言论采取果断的举措。伊本·泰米叶面对巨大的抗议浪潮依然坚持自己的极端信仰。他把反对者称为不信道者,有时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不得体的词汇称呼他们。

根据历史记载,伊斯兰教历703年,当伊本·泰米叶阅读阿拉伯穆斯林智者穆哈伊丁·阿拉比的著作《智慧的珠宝》之后,他发现此书与自己的思想相左,于是他编写了《反驳珠宝的明文》专门驳斥穆哈伊丁·阿拉比的书籍,并诅咒他及其追随者。鉴于此,分歧和分裂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公众舆论因伊本·泰米叶提出的思想而出现混乱的状况,最终在伊斯兰教历705年,他在沙姆遭到指控并被流放到埃及。伊斯兰教历707年,伊本·泰米叶从狱中获释,数年后他再次回到叙利亚,并在那里继续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721年,他再次遭到指控并被关入监狱,最后于伊斯兰教历728年11月20日在大马士革监狱中离开人世。

的确,伊本·泰米叶关于伊斯兰教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在穆斯林之间引起了许多分歧和矛盾并否认了伊斯兰教中的许多信仰和仪式。但是,伊斯兰教学者对他的观点做出的有力答复终于使此次风波平息了下来。

来源:http://chinese.irib.ir/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