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中儿童的权利(4)

0
408

儿童是人类社会的成员之一,儿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因此,必须要逐个研究儿童时期的权利,并提出儿童权利的理念。换言之,关于儿童的概念我们说过,儿童权利就是由于儿童是人,所以享有人所应有的权利。因此,儿童的权利在当今世界被广泛地提了出来。

通过研究儿童权利状况的历史我们发现,在中世纪,儿童像包括女性在内的部分社会阶层一样经历了非常悲惨的时期。遭到成年人的虐待和惩罚,其中包括体罚,甚至是暴力行为和折磨而死等,这些都是儿童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认识儿童权利的进程经过了跌宕起伏的一段时期。从19世纪末到历史变化出现的这段时期,可以将其称之为认识、关注和尊重儿童权利的时期。我们将据部分文献来研究劳埃德·德莫斯在其《儿童的历史》一书中提出了童年历史进化六阶段理论。

第一个阶段是杀害儿童期。在古代,对待孩子的方式非常粗暴,该问题一直持续到第四世纪。《儿童的历史》的作者劳埃德·德莫斯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因成年人的社会效益而催生出来的。

一位心理学家在证实劳埃德·德莫斯的言论时说:事实上,当时人们误以为,堕胎和杀害儿童是维护社会和推动社会持续的一种途径。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当儿童因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传染病,或因边界冲突等影响而死亡。

似乎这种思想是说,儿童与私人财产一样,以任何方式都可以占为己有。在古罗马,父亲享有绝对权利。一个家庭的父亲有权像对待奴隶一样掌控着子女的生存大权。父亲给予他们生命,也有权拿回。所以,杀害子女是建立在上述法则基础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只要儿童没有达到成年年龄,就属于父亲的私有财产和财富。当然,根据包括柏拉图在内的部分希腊人的观点,高于40岁的女性和超过55岁的男性无权生育。他们建议政府,如果某人违反了这条法律,或在孩子出生之前流产,或在出生之后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将其杀害,其中包括将婴儿斩首。

《儿童的历史》一书作者关于澳大利亚说道:在澳大利亚,杀害婴儿是合法的。任何母亲只能有一个孩子,无权生更多孩子。如果他们生下第二个孩子,必须将其杀死。双胞胎或多胞胎的命运也在劫难逃,有时只杀一个,有时两个或更多。

劳埃德·德莫斯在书中写到,在一些地区,有病和畸形孩子因需要专人特殊照顾而早早被人为地结束了生命。关于畸形孩子,甚至有时要求母亲吃了孩子的所有肉或一部分肉,以便能恢复生孩子时伤害的那部分元气。

歧视和处罚的时期是第二个阶段。从公元第4到第14世纪,尽管人类社会对儿童没有真正和本质上的认识,但是都仍坚持这种错误思想,即:儿童是肮脏龌龊的生物,应对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严厉的肉体惩罚。与此同时,由于他们对儿童的期待远远超出了儿童的能力和承受范围,所以他们认为,折磨儿童是被允许的。最终,迫使无辜的儿童从事一些繁重的、超出承受能力的工作便成了习以为常之事。事实上,因儿童是弱势群体,不具备与成年人抗衡的能力,所以他们会度过非常艰难的时期,不得不承受各种歧视和惩罚。

第三个阶段是过渡期。这一时期从第14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17世纪。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与14世纪之前不同的一些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对处罚和暴力对待儿童的方式和程度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严惩儿童仍持续了很多年。目前,儿童仍是报复性和惩罚性思想的受害者。在劳埃德·德莫斯看来,在这一时期观察家最为重要的影响就是,认为孩子天生不纯洁的问题才真正地受到了质疑。这一时期的特点之一是,有几家杂志发表相关文章驳斥这一观点。这些文章或多或少地为使公众舆论产生质疑创造了条件。另外,之所以把这一时期称之为过渡期,是因为一方面,之前的思想仍没有完全消失。另一方面,新的观点还不被人所接受。

第四个阶段被称之为包容期。在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虐待儿童的思想均画上了句号。至此,父母均认为,儿童不是邪恶、肮脏的存在物,而是如果用正确的态度关注他们,他们对社会的未来起有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自从这种思想传播开始,关怀和鼓励就取代了曾经非人性的惩罚和暴力,孩子与父母之间沉积的隔阂也就消失了。一些报道称,在这一时期,儿童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劳埃德·德莫斯就此认为,这就是这种积极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改变了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看法,而且社会态度的改变是非常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对儿童的暴力行为就完全消失了。因为时至今日,在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儿童的权利依旧受到侵犯和践踏。

在当今工业社会,由于家庭基础薄弱,社会关系复杂,阶级分化严重等原因,儿童依旧是现代文明负面影响的受害群体。与此同时,在当今世界,对待儿童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性侵儿童、把儿童当商品交易、暴力对待儿童、歧视儿童、儿童在战争中沦为难民等,这些都是儿童权利遭到践踏的最典型事例。另外,还有虚拟空间为一些不法分子搭建了从事非法活动的平台。他们为了实现其邪恶的目的从而利用儿童,从事一些不可告人的非法勾当。

来源:parstoday.com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